**奖币**东西方建筑艺术异同大家谈! 

2013-10-02 16:41 发布

人文、地理、文化、心理等的不同,
东西方的建筑艺术存在很大的差别,
因此也造就了东西方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

大家都来谈谈二者的异同点。

东方建筑偏向于感性,崇拜自然,以人为本,
西方建筑更理性,征服自然,宗教建筑居多,讲究神性 ;

东方的建筑注重文脉,
西方的比较注重建筑师的创造;

东方建筑注重实用性和居住的舒适性,
西方建筑更注重外形的与众不同 ;

B Color Smilies

全部评论7

  • n2x71g69
    n2x71g69 2013-10-2 16:41:28
    首先。作者援引的东西太多。援引资料能否说明出处。
    其次。含蓄和轻浮不能用在一处,中国建筑怎么轻浮了?怎么含蓄了?怎么能既轻浮又含蓄?轻浮不是一种外漏吗?
    同样的说法用与对国外建筑的评论。
    第三,中国封建社会怎么是超稳态的了?五代十国,春秋战国。外族入侵,农民起义,历史的断代导致我们中国没有真正的文脉代表。不要人云亦云好不好?!
    第四,木构建筑几千年来仅存一数栋,这不是木构建筑的不足吗?学外建史说来仅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就有几千栋,更不要说还有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法国的歌特建筑,宏扬民族精神先看轻客观事实好吗?玄秘?能用来形容建筑技术吗?这也叫科学?漫看中国卫星云图,只有中国内陆部分是黄色甚至赭石色,这难道仅仅是大跃进的恶果吗?中建史上说明代建宫殿已找不到可用之才,要到云南山区才能找到。这不是和用木材建筑有很大关系吗?
    最后,楼主的一腔热情历历在目,但援引历史不要囫囵吞枣,看问题要深入剖析好吗?作为一名建筑工作者思想不才是最重要的吗?


  • n52y0u8
    n52y0u8 2013-10-2 16:41:29
    没有说出中国建筑的精髓啊

    我觉得中国的建筑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建筑都要等级分明,所以在色彩与材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我总觉得在建筑上的特色处理很有讲究,比如建筑风水。。。



  • lg2c5vq
    lg2c5vq 2013-10-2 16:41:29
    在这里感谢可爱的木子妹妹的热心。不过您是领导嘛,呵呵,文脉这个词还是西方传过来的吧?中国有的是老祖宗的规矩啊。中国神庙不比他们少啊。只是文革的时候拆除了好多啊。有诗为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实用性舒适性还是西方更腐朽些吧,毕竟他们研究过人体工学,我看清朝皇帝的龙椅也没有西方老百姓的沙发(SAFA)强。不好意思妹妹,不知道是不是妄自菲薄。希望大家激烈讨论,这里的气氛热烈起来了!鼓掌!

  • 7sg6lee
    7sg6lee 2013-10-2 16:41:30
    建筑的异同于建筑所在的地理环境等很多一速都有关系,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建筑全球化已经表现的越来越强烈了!
    作为建筑师,我们应该努力维护我们东方尤其是中国建筑的风格!
    有很多事需要我们建筑师来做.........

  • 2cvch8
    2cvch8 2013-10-2 16:41:31
       东方的建筑更强调意境,天地人和,建筑也宛若是自然造化的一部分,同时间一起流逝,与天地共同呼吸,使人有一种超然脱俗之感,其中往往蕴含着中国人常有的出世情怀。
       国外的建筑常是石头的,很不同于中国的木质建筑,它同样也能创造一种气氛,有时竟是强烈的视觉冲击,表现着人的力量的伟大,但由于是上万人合作成百年修砌,这种建筑以至于使人感到的是神的伟大。


  • 7qwggd1
    7qwggd1 2013-10-2 16:41:31
    现在能不能回帖

  • nux6x28
    nux6x28 2013-10-2 16:41:32
    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摘要: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 建筑艺术国外建筑

    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中国、印度、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建筑体系视为东方建筑。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由建筑师、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创作出来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水池、广场、树木、雕塑、建筑、道路等都在中轴上依次排列,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常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在布局上,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在建筑文化的主题上,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为基调,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狂。

    我国的传统建筑是一种木结构体系,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抬梁式木构架。抬梁式木构架不仅可以组成一间、三间、五间乃至若干间的房屋,还可以建造三角、正方、五角、六角、八角、圆形、扇面、万字、田字及其他特殊平面的建筑,甚至可以构成多层的楼阁与塔等建筑,墙壁是起围护、分割作用的非承重构件。由于受到木材及结构本身的限制,形状及内部空间较简单。布局上,总是把各种不同用途的房间分解为若干幢单体建筑,每幢单体建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与一定的“身份”,以及与这个“身份”相适应的位置。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表现在建筑结构本身的美化、建筑的造型及少量的附加装饰上。

    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虽然在对待城市和处理宫殿、寺院、民居等建筑的布局上十分喜爱用轴线引导和左右对称的方法以求得整体的统一性,但却不像西方那样一味地为追求几何美而在园林中大量采用这种手法。脱胎于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中国园林建筑,形式多样,位置灵活,按使用上的需要,可把它们独立设置,也可用廊、墙等组合成为院落式的群体。建筑空间变化曲折、丰富多彩。在处理建筑、人、环境的关系时,儒家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园林建筑强调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协调和统一。传统的将建筑化大为小、化集中的大体量为分散的小体量的处理手法,非常适合于中国园林布局与景观上“山水为主、建筑为辅”的设计理念的需要。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强调“线型美”,园林建筑所采取的木质梁、柱,恰恰能适应这种“线”的艺术要求,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均讲究具有优美的轮廓线和天际线。

    西方古代建筑多以石料砌筑,墙壁较厚,窗洞较小,建筑的跨度受石料的限制而内部空间较小。拱券结构发展后,建筑空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建造起了象罗马的万神庙等有内部空间层次的公共性建筑物,建筑的空间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未突破厚重实体的外框。西方古典造型艺术强调“体积美”,建筑物的尺度、体量、形象并不去适应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而着重在于强调建筑实体的气氛,其着眼点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建筑与雕塑连为一体,追求一种雕塑性的美。其建筑艺术加工的重点也自然地集中到了目力所及的外表及装饰艺术上。

    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园林建筑取法于西方古典建筑,它把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一幢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内,所追求的是一种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和外部形体的雕塑美。由于建筑体积庞大,因此很重视其立面实体的分划和处理,从而形成一整套立面构图的美学原则。

    在园林布局上,黑格尔曾说:“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西方古典园林无论在情趣上还是构图上和古典建筑所遵循的都是同一个原则。园林设计把建筑设计的手法、原则从室内搬到室外,两者除组合要素不同外,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