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5
-
7qwggd1 2013-10-2 16:32:06
“样式雷”历史
一 .“样式雷”的第一代为雷发达,字明所,江西建昌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清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因建筑技艺高超与堂兄雷发宣应募到北京。相传重建太和殿时因缺大木,太和殿安装大梁和脊吻时,必须选择吉日焚香行礼,梁木入榫和康熙帝行礼如仪在同一时间举行。当时,大梁擎起因榫卯不合悬而不下,典礼无法进行,这对皇帝是大不敬之事,工部官员急中生智,让雷发达穿上官衣,带上工具,如猿猴般攀上脚手架,只见雷发达斧落榫合,典礼圆满完成,康熙帝龙颜大悦,当面授予他工部营造所长班之职。他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中国古代建筑群采用中线南北纵深发展,采取对称布置的方式等。他在进行清宫设计时,不墨守成规,既在中线上的建筑物保持严格对称,又对主轴两侧轴线上的各建筑物采用大致对称,而显灵活变动的新格局。这样,不但突出了中心又体现了"居中为尊"的思想,而且形成了统一并有主次的整体,从此,雷发达被人们誉为"样式雷"。雷发达年70 解役,著有《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工程营造录》等著作。
二 .在清代,建筑是个世袭职业,雷发达之子雷金玉继承父业在营造所供职。当年康熙皇帝决定在明代清华园旧址修建新的皇家园囿畅春园,作为“宁神怡性之所”。当时雷金玉承领楠木作工程。在为畅春园正殿九经三事殿上梁的建筑施工中,因技术超群立下大功,被皇帝赏七品官衔。在样式雷家族中,声誉最好,名气最大,最受朝廷赏识的应该是第二代样式雷,即雷金玉。康熙在《畅春园记》里曾经提到他非常牵挂一位杰出的匠师,就是指雷金玉,后来他还在雍正年间直接参加了圆明园的设计和建造工程,贡献很大。雷金玉在70多岁去世后,雍正皇帝特地降旨由国家拨银通过驿站送其回南京归葬,在当时对建筑师而言,是一种极高的待遇。雷金玉死后,家人将他运回南方安葬,家族中大部分成员都随行,只留下儿子雷声澂和他的母亲张氏留守北京。孤儿寡母在北京,既无前辈指点,也没有兄弟帮助,受到了同行的排挤,样式房负责人的职位被别人夺走。据朱启钤的《样式雷考》中描述,张氏抱着雷声澂到工部哭诉,终于夺回样式房负责人的职位。
三 . 雷金玉去世后,五个儿子中只有幼子雷声澂克绍父业。雷声澂一生遭遇坎坷。
四 .雷声澂有三个儿子,先后继承父业,为乾嘉两朝承办营建皇家工程。长子雷家玮乾隆年间被奉派查办外省各路行宫和桥梁河堤工程,为乾隆南巡江南时沿途各景点营造工程效力。二儿子雷家玺曾承办乾隆五十七年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和昌陵等工程。三儿子雷家瑞跟随两位兄长承办内廷工程。三兄弟将样式房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使祖业重新发扬光大。雷家玺又是3兄弟中的佼佼者。
五 .雷家玺去世时,其第三子雷景修年仅22岁。雷景修非常有出息,16岁时追随其父在圆明园样式房学习,勤奋自励。平日他留心搜求,颇受皇家赏识。雷景修遵照父亲遗言,将样式房掌案之职让给别人,自己则甘居其下认认真真工作,24年后才重新将样式房掌案一职争回。雷景修曾经在重建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皇家陵墓以及重建太和门等北京很多重要皇家建筑工程中作出过重大贡献,其具有“舍我其谁,矢志不渝”的信念,非常敬业。他在世时不但重修了家谱,对祖坟作了良好规划,还把祖传和自己工作中保留下来的设计图样,包括各个阶段的草图、正式图、烫样模型等专门用三间房子收存起来。目前国家图书馆现存的绝大部分样式雷图档,就来自于上述家藏。雷景修死后,其本人和妻子先后得到皇帝的诰封。
六 . 雷景修的三儿子雷思起曾参与同治四年营建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十三年清廷有修复圆明园之议,他与长子雷廷昌进呈园庭工程图样,五次被召见。雷廷昌曾设计修建东陵普祥峪慈安太后和普陀峪慈禧太后陵寝工程。其后,扩建三海工程、重修颐和园和庆典工程先后踵兴不断,他均躬与其役,“样式雷”声名至其父子两代而更加彰显,为朝廷内外所重。
七 .第七代样式雷雷廷昌随父亲雷思起参加过定陵修建和圆明园重修等工程,自己主事后承担了同治惠陵、慈安太后陵、慈禧太后陵、光绪崇陵、三海等工程。雷廷昌是样式房的最后一代传人,但最新文献显示,宣统年间还有一代子孙参加了样式房的建筑规划的设计工作,共八代,详细的情况还需对相关史料作进一步整理和研究。
华夏建筑意匠的传世绝响━━“样式雷”
建筑是流动的艺术,我国古代特别是清代留下的雄伟壮观的建筑不仅给我们带来视觉冲击,我们甚至能听到那些华夏巨匠的传世绝响。“样式雷”是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雷姓世家的誉称,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成就卓著的杰出代表。其建筑涵盖了都城、坛庙、园林、陵墓、府邸、宫殿、学堂、工厂等皇家建筑。“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海、中南海和恭王府,清东陵和西陵等,中国1/5世界遗产的建筑设计都出自一个
姓雷的家族。另外,像中南海中毛泽东住过的菊香书院、周总理住过的西花厅等,也都是“样式雷”设计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和中国建筑师》一文中写道:“在清朝(1644—1911)260余年间,北京皇室的建筑师成了世袭的职位。在17世纪末年,一个南方匠人雷发达来北京参加营造宫殿的工作。因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从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雷氏负责的。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
据张宝章先生在《样式雷家世诸考》一文中考证,雷氏家庭原籍江西,从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1619-1693)在康熙年间由江宁来到北京时就居住在海淀镇,雷家共有七代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内作为清朝样式房的掌案头目,中间分别为第二代雷金玉,第三代雷声澂,第四代雷家玮、雷家玺、雷家瑞三兄弟,第五代雷景修,第六代雷思起,第七代雷廷昌。见附图1。雷家七代都是清廷样式房的掌案头目人,清朝从事建筑的机构叫样式房(清代皇家建筑院),那时的样式房的头,相当于国家总建筑师,称为“样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