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历史分期 

2013-10-02 11:54 发布

1509 5 0
中国建筑自其源始至于今,未尝一时停止其活动,其蜕变为赓续的,故欲强为划分时期,本为一种不合理且不易为之事。然因历朝之更替,文化活动潮平之起落,以及现存资料之多寡,姑分为下列各时期。
  一、上古或原始时期(公元前200年以前),自上古以至秦。此期间文献与实物双方资料皆缺乏。殷周战国以来城廓宫室遗址虽已有多处确经认定,但尚有待于考古家之发掘。殷以前则尚无实物可考证。
  二、两汉时期(公元前204年至公元220年),此四百余年间为中国建筑成年时期,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史籍中关于建筑之记载颇为丰富,建筑之结构形状则有遗物可考其大略。但现存真正之建筑遗物,则仅墓室、墓墓阙数处,他为间接之材料,如冥器汉刻之类。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290年),虽在五胡扰攘之破碎河山下,宫殿与佛寺之建筑活动极为澎湃。而佛教之兴盛则为建筑活动之一大动力。实物之在工艺表现上吸收有“希腊佛教式”之种种圆和生动雕刻,饰纹、花草、鸟兽、人物之表现,乃脱汉时格调,创新作风。遗存至今者有石窟、佛塔、陵墓等。
  四、隋唐时期(公元590年至906年),隋再一统中国,定都长安,大兴土木,为唐代之序幕。唐为中国工艺之全盛及成熟时期。因政治安定,佛道两教兴盛。宫殿寺观之建筑均为活跃。天宝乱后,及会昌后周两次灭法,建筑精华毁灭殆尽,现存实物除石窟寺及陵墓外,砖石佛塔最多。隋代一石桥,唐末一木构佛殿,则为此期间最可贵之遗物。唐之建筑风格,既以倔强粗壮取胜,其手法又以柔和精美见长,诚蔚然大观。
  五、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906年至1280年),五代赵宋以后,中国之艺术,开始华丽细致,至宋中叶以后乃趋纤靡文弱之势,宋辽金均注重于宫殿之营建,其宫殿虽已毁尽,其佛寺殿宇之现存者,尚遍布华北各省,至于塔幢,为数尤伙,作风手法,特征显著,规则谨慎,循旧制之途径,增减嬗变不已,此期除遗留实物众多外,更有《营造法式》一书,为研究中国历代建筑变迁之重要资料。
  六、元明清时代(公元1280年至1912年)。元明清三代,奠都北平,都市宫殿之规模,近代所未有,此期间建筑传统仍一如古制。至明清之交,始有西藏样式之输入外,更有耶稣会士,输入西洋样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之刊行,则为清官式建筑之准绳。最后至清末,因与欧美接触频繁,醒于新异,标准摇动,以西洋建筑之式样渗入都市,一时呈现不知所从之混乱状态于民居市井中,旧建筑之势力日弱。
  七、民国时期(公元1912年以后),民国初年,建筑活动颇为沉滞。始欧美建筑逐渐开拓其市场于中国各通商口岸,而留学欧美之中国建筑师亦起而抗衡,于是欧式建筑之风大盛。近二十年来,建筑师始渐回顾及中国固有之建筑。遂有采其式样以营建近代新建筑者,自此而后,建筑师对于其设计样式均有其他地域或时代式样之自觉,不若以前之惟传统是遵。今后之中国建筑,亦将如今后世界各处之建筑,将减少其绝对之地方性。
  然因传统、背景民族气质等等原素之不同,亦将自成一家,但其型成,则尚有所待耳。

B Color Smilies

全部评论5

  • sus8xn5
    sus8xn5 2013-10-2 11:54:49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组成及特点
    2006-01-01 14:23, 翁启渊 苏丹丹,莫方良 蒲小平,史才明,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组成及特点


    小 组 成 员
    组  长
    指 导 老 师

    翁启渊 苏丹丹

    莫方良 蒲小平
    史才明            
    谢 先 丽


    序言:

    中国建筑以她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而闻名于世,这正好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邃内容,以及其结合社会、艺术与科学的深层內容。中国建筑是一种立体的艺术。中国建筑不仅包括中国历代遗留下來的有重要文物与艺术价值的构筑,也包括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历史上建造的具有各自风格的传统建筑。古代中国建筑的历史遗存,覆盖了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藏族的堡寨与喇嘛塔,維吾尔族的土坯建筑,蒙古族的氈帳建筑,西南少数民族的竹楼、木造吊脚楼,都是具有地方与民族特色的中国建筑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组成

    (一)台基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大致有四种。

    1、普通台基——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相传位于世界中心,系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三界诸天也依傍它层层建立。须弥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4,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
        (二)木头圆柱。常用松木或桶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三)开间。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 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 多,等级越高。。

    (四)大梁,即横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常用松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五)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访(又称阑头,俗称看访,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 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六)彩画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 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

    1、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 》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2、旋子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 》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3、苏式彩画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 》或( )框起。“( )”被建筑家们称作“包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



  • elor57s
    elor57s 2013-10-2 11:54:50
    感谢你的资料支持.希望继续努力

  • yqf8lmi
    yqf8lmi 2013-10-2 11:54:50
    古建筑的特点,应该还有一项,即古建筑多注重等级观念和宗教信仰

  • 2u4p7dx
    2u4p7dx 2013-10-2 11:54:51
    学习一下,现在这种东西很少见,非常、十分以及及其谢谢楼主!学习一下,现在这种东西很少见,非常、十分以及及其谢谢楼主!

  • xzbdz63
    xzbdz63 2013-10-2 11:54:51
    谢谢楼主,十分有用。如此大公无私值得赞扬。受我一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