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 2017年11月4日至5日,2017年建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院长系主任大会、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在深圳大学举行。在1天半的时间内,共有来自海内外的200多所院校和专业机构,近千名建筑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参加,总报告数量达45场。 本次大会是由住建部人事司、中国建筑学会指导,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深圳大学共同主办,由广东众图互联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独家技术支持。 主题:“多元”与“开放” 当今建筑学面临着环境、社会、文化、技术和城市等各个层面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全球范围内,建筑行业不断变革和发展,各地建筑院校持续开展改革创新,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办学理念与特色,建筑教育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本次大会 “立足当下、放眼国际”,汇聚众多国内外一流的建筑教育专家学者,以建筑教育的“多元”与“开放”为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提升建筑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途径、新举措,必将促进建筑院校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优化。 研讨会现场研讨会主会场选择在深圳大学演会中心,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绿色建筑之一。深圳大学演会中心由1983年来到深圳大学建筑系任教的原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梁鸿文设计,是一座体现南方气候特色的半开放演会空间,与大会的“多元与开放”主题呼应。 本次研讨会以“多元”与“开放”为主题,本次研讨会上,对多元化建筑教育模式探索、开放式建筑教育国际视野、宏观性新型城市化与城市设计、前瞻性建筑教育与新兴建筑技术以及创新型建筑教学课程等多个分议题深入讨论。 王建国院士进行年度总结报告 未来知识的“宽度”比“深度”更重要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王建国看来,中国建筑教育未来发展面临着学科内部与学科外部的双层挑战,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未来社会充满了不确定性,知识的“宽度”在未来可能比“深度”会更加重要。 他指出,不同院系探索自身教学特色的尝试,非常值得鼓励,但不能简单地把从特色仅仅看成是地域性或者实验性,建筑有很多的维度,只要强调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深入地探索研究,就可能成为特点,不宜把教学的各方面内容做得过于平衡。多元化的发展应当包括多极、多流派,应当包容边缘的和个性化的教学探索。 4日上午9:30,大会主题报告在演会中心准时开始,以建筑教育的“多元”与“开放”为主题,对多元化建筑教育模式探索、开放式建筑教育国际视野、宏观性新型城市化与城市设计、前瞻性建筑教育与新兴建筑技术以及创新型建筑教学课程改革等多个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仲德崑教授、日本建筑学会会长古谷诚章教授、美国南加州建筑学院教授Michael Rotondi、中国台湾建筑学会理事长郑政利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崔彤教授、都市实践建筑师刘晓都、香港中文大学顾大庆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报告;东南大学张宏教授、香港大学贾倍思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邵郁教授分别作了学术研讨会主旨报告,分享了他们对建筑教育改革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的见解。 研讨会现场 5日上午,大会分论坛在深圳大学科技楼的1-3号报告厅里进行。 分会场一“多元化的建筑教育模式探索”&“开放式的建筑教育国际视野” 中科院兰俊报告:基于模件化的建筑设计教学探索 分会场二“宏观性的新型城市化与城市设计”&“前瞻性的建筑教育与新兴建筑技术” 分会场现场主持人开幕 分会场三“创新型的建筑教学课程改革” 顾大庆报告:建筑学入门,入的是哪个门? 闭幕式分论坛结束后,大会在科技楼1号报告厅举行了闭幕式。明年,大会将由华南理工大学承办。 交接仪式据悉本次论坛中,由众图互联技术支持的活动直播、新媒体宣传在参会老师中荣获诸多好评。新兴互联网力量的加入,使得传统的会议议程充满了新鲜的参与感;而众图互联的高校创新项目——众图学院,也在本次活动以其充分调动建筑行业资源,为高校提供技术创新平台的全新理念得到了诸多高校老师的热烈反应。 活动直播页面 众图学院宣讲现场 |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
-
2018-06-08
-
2018-06-08
-
2018-06-08
-
清华建筑思想论坛特别版暨清华设计实践60周年院士讲堂系列之王小东院士专场成功举办
2018-06-05
-
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