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大雁塔 大雁塔原称慈恩寺浮图。经历千辛万苦取回佛经的玄奘法师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图总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此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其塔基成方形,边长120尺约42米左右,塔身加塔刹相轮、露盘通高180尺,每层皆存舍利,共一万余粒。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搬运砖石,历时两年才建成。然而,玄奘法师亲自组织建造的这座塔,因转表土心,风雨剥蚀,草木丛生。五十余年后逐渐毁坏。于武则天长安年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重新基建,更新改造为七层宝塔(人称七级浮屠),较前更加庄严雄伟。人们常说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概由此而来。 大雁塔是我国仿木构楼阁式砖塔的佼佼者,更以“唐僧取经”故事驰名中外。大雁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通高为64.7米,塔基现高4.2米,南北约48.7米 ,东西45.7米,塔体呈方锥形,底边长为25.5米,塔刹高4.87米。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我国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一层二层多起方柱隔为九开间,三四层为七开间,五六七八层为五开间。塔上陈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每层四面均有劵门,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太宗御撰的《圣教碑》和高宗李治所撰《述圣记》两通珍贵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古城全貌,令人心旷神怡。 千百年来大雁塔一直是古城西安的标志和象征,曾经作为西安的市徽,是我国政府接待外国元首及国际友人的场所之一,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
大雁塔北广场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到广场东路,西到广场西路,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64米,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大雁塔北广场位于西安著名的大雁塔脚下,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音乐喷泉广场,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46米,为目前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
整个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整个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广场南端设置“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景观。
广场还兴建有园林景观与陕西民俗文化长廊。音乐喷泉南侧,绿地环绕,青草依依,民俗雕刻散落其间,构成了别有风味的陕西文化景观。
北广场音乐喷泉规模宏大,体现出古都王者风范。喷泉位于广场的中轴线上,共分为百米瀑布水池、八级叠水池及前端音乐水池三个区域,既可分区独立表演,也可整体表演。喷泉样式多变,水柱形态各异,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娇嫩、多姿。水柱腾空,四散而下,似莲花,状彩蝶,水珠相交,水雾蔓延,又好似千百海鸥振翅、南山茫茫云海。广场中心还有60米高喷水柱。水柱直飞冲天,气势壮观、磅礴。随风散落的颗颗水珠,在灯光的映射下迸发出晶莹的光洁,犹如剔透的珍珠漫天飞舞在广场上空,旋即幻化为肆意的水雾,为大雁塔北广场平添缥缈之气。
大唐长安,华采纷溢。大雁塔北广场塑造出了古城西安的新景象,用清丽的水珠与多彩的生活休闲景观延续着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的盛世华章。
大雁塔北广场是亚洲雕塑规模最大的广场,广场内有2个百米长的群雕,8组大型人物雕塑,40块地景浮雕;拥有全世界最豪华的绿化无接触式卫生间,保持最清洁、世界上坐凳最多、世界最长的光带、世界首家直引水、规模最大的音响组合等多项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