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的老建筑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HEILONGJIANGRIBAOBAOYEJITUAN 原中东铁路西线两座东正教堂 唐戈 五一长假期间,我又踏上了寻访中国现存东正教堂之旅。这一次寻访地点是原中东铁路西线。先前笔者曾在这一地区寻得两座东正教堂,满洲里的谢拉菲姆教堂和海拉尔以东札罗木得村的不知名小教堂。满洲里一位从事当地史志研究的同志说这条线上还有一座东正教堂,就在扎兰屯-海拉尔之间的铁路边上,从火车车窗里就能看见。 扎兰屯是原中东铁路二等大站。站前广场尽头是这座城市有名的街道———永安路。永安路向左拐,是原秋林公司旧址,对过儿是扎兰屯高级职业中学。据《扎兰屯市志》记载,圣.尼古拉教堂就坐落在这所中学的院内。走进学校,转过门房,一座黑色铁皮屋顶,黄、白色相间墙体的规模不算小的平房出现在我的视野中。在这座建筑前的操场上打排球的中学生证实:这座现在用做这所中学图书室的建筑以前的确是教堂。 据《扎兰屯市志》记载,该教堂1915年由当地俄侨集资修建。1928~1935年掌堂司祭是格林斯基.阿尔捷米.特拉菲莫维奇,后为菲奥法特.拉法罗维奇。到20世纪50年代末关闭前尚有信徒430余人。圣.尼古拉教堂为混砖结构,平面大体为长方形,与永安路垂直,面向永安路一侧开正门。如今这扇门已被堵死,上面绘有雷锋头像及毛泽东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字及落款。门房上部被隔出一个阁楼,有窗,有门,大概是“钟楼”。与永安路相背一侧为半圆形,乃司祭主持仪式时所在的圣所。 圣.尼古拉教堂还开有许多上部为拱形的窗户,具典型西方建筑风格。教堂和操场左侧是一栋矮平房,右侧那栋平房较高大,大概都是教堂附属建筑。 但圣.尼古拉教堂并非满洲里的那位同志所指的那座教堂,因为站在扎兰屯车站任何一个地点都看不见它,且离车站距离较远。于是我又继续西行寻找。 两天后的下午,已接近黄昏,我又到了一个叫免渡河的地方。免渡河虽然也是原中东铁路的二等大站,但规模比扎兰屯要小许多,只能算一个镇。 出站台,迎面左侧是一幢十分漂亮的老俄式木刻楞房以及作为它的附属建筑的单坡屋顶仓房。再往左就是那幢在火车上能看见的尼古拉耶甫斯卡娅教堂,它现在是哈尔滨铁路局海拉尔分局的一个供电单位。 与圣.尼古拉教堂相比,尼古拉耶甫斯卡娅教堂要高大雄伟许多。墨色铁皮顶,淡黄色墙体。砖石结构,以石为主,砖只用来砌窗和门的边框。平面大体为长方形,其中正门开在与马路垂直一侧,门上方有两层窗户,每层各有三扇,其中上层三扇的上部各有一个拱顶。再往上为过去挂钟用的空间,今已无存。钟楼后面为过道,比钟楼矮,只有两层。再往后就是作为主体的大厅,为三层,大体是正方形。大厅上部有一个水泥砌的八面体的类似钟楼的东西,据在此工作的柳、李二位同志说,这个部分是后建的。大厅再往后就是圣所,呈梯形,比大厅略矮。教堂还接建有其它部分:1、左侧靠前的部分,双坡顶,一层;2、右侧靠前的部分,比左侧的那个部分高,上有三扇很窄的窗户,从右往左依次升高,大概是通往钟楼的楼梯过道;3、紧靠这个部分后面的一个部分。关于尼古拉耶甫斯卡娅教堂我没有查到更详细资料,只从《免渡河镇志》上得知,1935年日本侵略者把它从铁路北迁到铁路南西四道街现建筑安装公司址,但我到那里并没有找到新的尼古拉耶甫斯卡娅教堂。 (黑龙江日报) __________________ http://my.nphoto.net/yanyan2033/ 学习技术,提高水平,快乐作品,交流友谊。 http://forums.nphoto.net/gallery/yanyan2033/ 作品就是快乐的 http://photo.163.com/photos/yanyan20332033/ http://blog.nphoto.net/yanyan2033/ 美丽的丁香 http://bbs.w0451.com/forumdisplay.php?fid=42 |
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